“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将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始预展

字号:T|T
2023-01-19 09:26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2023年1月14日,“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展厅开始预展,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共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

 

图片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学术的“四大发现”。“四大发现”的相关文物,有的收藏于国家图书馆,有的收藏于各地博物馆、研究院,还有的收藏于相关档案保管机构。本次展览首次将分藏于各处的四大文献荟萃一堂,展出面积近3000平米,集中了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文献共249种,382件,也是目前为止“四大发现”文物最大规模的展览。

 

 

殷墟甲骨 文化根脉

 

图片

 

“殷墟甲骨”专题位于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五展厅,分为“重现的文明”“神秘的文字”“神奇的王国”“探索的旅程”四个单元,通过甲骨实物展示、考古发掘资料图片、相关研究成果集锦等,探寻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突出甲骨文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揭示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对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价值。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览设置了“立体画卷”“姓氏林”“模拟占卜场景区”等,利用空间立体复原以及声光电相结合的手段,呈现震撼、绚丽的视觉效果,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专题共展出展品50种54件,其中包括国家图书馆藏甲骨32种35片,国家图书馆馆藏其他展品18种19件。亮点展品包括甲骨2174,上面的“兔”字象形基本把兔子的前后腿、小短尾等外形表现出来,十分生动传神;国家图书馆所藏甲骨中尺寸最大、字数最多的甲骨5405;记录了商代日食的甲骨5509;甲骨6006经著名甲骨文专家董作宾与其他甲骨碎片缀合,确定了商王世系,不仅印证了《史记·殷本纪》中相关记载基本正确,还对《史记·殷本纪》所记载商王顺序进行了修正,解决了商王世系的重大疑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居延汉简 历史见证

 

图片

 

“居延汉简”专题位于国家典籍博物馆第六展厅,包含“有册有典”“流沙坠简”“居延汉塞”“大漠孤烟”“手不释卷”五单元,溯源了简牍发展历史,生动地展示了居延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戍边吏卒的重要职责,真实还原汉代边塞屯戍的军队面貌,让我们得以窥见两千年前居延戍边生活的细节点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厅中设计了还原居延地貌的微缩场景,装饰采用了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壁画与简牍等元素,观众置身其中仿佛能够感受到恢弘壮阔、苍凉无际的边塞风光,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触控大屏,查询了解居延地区考古调查与简牍出土等信息。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专题展出展品总计81种,155件。其中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共73种,147件,原件48件,仿制品99件;国家图书馆馆藏8种,8件。亮点展品包括甘肃简牍博物馆藏《塞上烽火品约》(仿制品)、《论语·知道》(仿制品)等,国家图书馆藏《“肩水金关”简》《癸亥诏》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敦煌遗书 中古传奇

 

图片

 

“敦煌遗书”专题位于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七展厅,由“世界的敦煌”及“敦煌的世界”两部分组成,讲述敦煌遗书的发现与流散经历,回顾敦煌遗书在全世界的保护、整理与研究概况;重点展现敦煌遗书在不同时期的内容。此外,本次展览特别整理了敦煌遗书的装帧形式,中国纸质古籍的大部分装帧形式都能在敦煌遗书中找到样本或雏形,观众可以在这里大饱眼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览选取了不同时期敦煌石窟的纹样、佛像等元素,并在展厅中大面积采用经典洞窟壁画,营造出璀璨瑰丽的敦煌特色;采用了大量长通柜全方位展现长卷,尽可能让观众看到展品全貌;设置了投影旋钮书架增进互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专题中展品共计49种,50件,全部藏于国家图书馆,另外还有部分由敦煌研究院提供的数字壁画资源。亮点展品包括《四分律初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百五十七》《逆刺占》《李陵变文》《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春秋穀梁传桓公二》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清档案 国家记忆

 

图片

 

“明清档案”专题位于国家典籍博物馆第八展厅,分为“秘档寻踪”“珍档集萃”两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明清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阁大库档案的流散与重聚过程,以及对其的重视与研究;通过表格、图片与档案展品,生动直观地展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不同时期对于明清档案的保管与利用;从政令文书、古代舆图、宫廷生活、史册典籍四个主题出发,展现出明清档案在内容、形制诸方面的气象万千、蔚为大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览还通过大幅墙面投影的形式展示巨大尺幅的舆图、金榜,营造震撼的视觉效果。
 
本专题展出展品69种123件,其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64种117件,国家图书馆5种,6件。亮点展品包括清代金匮、道光帝秘密立储谕旨并匣(仿制品)、《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仿制品)、清乾隆时期的小金榜(仿制品)、清光绪时期的文科大金榜(仿制品)、国家图书馆藏原内阁大库善本古籍(仿制品)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与此同时,国家图书馆和京港地铁合作的M地铁·图书馆项目推出“探寻文明的印迹”专题活动。乘客从国家图书馆地铁站E口内进入展区,可以看到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主题的文物仿制品11种,与展区中大幅文物海报相互辉映,为乘客带来便捷的观展体验。
 
展览开展后,为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图书馆将通过直播活动、线上展览等方式增进与观众的互动;联合字节跳动公益共同开发该展览“线上超现实看展体验项目——古籍寻游记”,选取重要展品近30件,利用VR技术并配合相关硬件,生动讲述展品故事,将文物陈展与VR技术深度结合,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古籍“活起来”。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