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古代都城及城市考古新发现交流研讨会》会议纪要(二)

字号:T|T
2023-01-06 10:01 来源: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

2022年12月24-25日,由中国考古学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古代城市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古代都城及城市考古新发现交流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4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交流研讨并介绍了近年来32项古代都城及城市的重要考古发现。现将第二场与会者介绍与观点分享如下,以飨读者:

 

中国古代都城的郭城问题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张良仁教授讲解了中国古代都城的郭城问题。郭城是我国古代都城的一个常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特征。因此,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都城时,自然无法忽略郭城,并就其起源和发展提出了一些不同学说。他认为,要认识中国古代都城,就要搞清国家形态、城郭功能和居民构成这三个问题。中国先秦时期的都城本质上为族邑,也就是属于统治宗族的聚落,里面有王室或诸侯的宫殿和宗庙。在需要防御的时候,就修建宫城和郭城,分别保护王室、诸侯和其它居民。而郭城的居民,即历史文献中的“民”,实际为各级士人、手工业者和商人。到了东周时期,这种族邑与分封制和宗法制一起逐渐瓦解,在秦汉时期以后功能增多,郭城居民更为多元,出现了官吏和僧侣。

图片

 

东阳城外的最后归宿——东阳城考古调查及城外墓葬发掘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李则斌老师分享了东阳城考古调查及城外墓葬发掘。他指出,东阳城位于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东阳城始建于战国楚,秦代属东海郡东阳县,项羽置东阳郡,为治所,汉初曾一度作为汉高祖刘邦分封的同姓诸侯王荆王刘贾的都城。汉代东阳城的规模曾一度有所扩展,在原东阳小城之西、北加扩,城市规模一度达到3.5平方公里,与当时的汉广陵城相当。通过调查与发掘,厘清了汉东阳城的性质、规模与演进发展规律。

 

 

东阳城外,不仅有位于北面的大云山江都王陵,西北部与堂邑侯家族有关的重要墓葬,更有数量众多的各级官吏、大家族、平民的墓地。充分反映出东阳城在汉代的重要区位优势,更加丰富了我们对东阳城的新认识。

 

怨恨分明石子冈——六朝都城的死亡空间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陈大海老师介绍,石子冈本是位于南京城南的一片冈地,在历史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与建康城遗址相对应并相补充,石子冈可谓是以墓葬遗址为代表,承载着的另一面六朝历史。曾有无数六朝人物殒命、葬身此地,又因为六朝都城的布局和六朝文化的影响,所以在六朝及其后的历史长河中石子冈一直是南京的一处著名葬地,并且具有生命终点的象征,不仅屡见于方志记载,也是金陵怀古诗作的重要题材之一。部分诗作强化了石子冈所具有的死亡象征意义,多与乌衣巷、长干里等建康著名的里巷名形成对文,借以咏怀六朝政权覆亡、风流人物消逝。直到现在,石子冈上还分布着国内最大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国内最早一批殡仪馆——南京殡仪馆(2012年南迁)和南京最大公墓——雨花功德园,在现代大规模城市化发展建设浪潮中,生动又顽固地表明了它在区域社会的历史角色。在南京民间,石子冈一词颇为人忌讳,人们常以“快去石子冈了”来形容生命即将走到终点。

 

图片

 

报告中,陈大海老师立足石子冈置于六朝建康都城的格局,根据文献记载和地理常识,厘清了石子冈名称、范围,并通过分析考古发现的六朝墓葬,探讨了石子冈葬地的性质,窥探了六朝建康城区域社会变迁情况。

 

江苏溧阳古县遗址考古发掘的新收获

图片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高伟老师分享了溧阳古县遗址考古发掘的新收获。江苏溧阳古县遗址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古县街道永平小学南侧(原天目湖镇古县村),地处溧阳市南十五里。遗址北倚燕山,南邻茶亭河,现存面积约25万平方米。2019年,为配合溧阳市城市建设,南京博物院对古县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工作。2020年8月至2022年以来,南京博物院等先后对古县遗址进行了三次主动发掘,发现有城墙、礼制建筑遗存、院落建筑遗存、道路、水井、窑址、灰坑、灰沟和墓葬等诸多遗迹现象,出土了丰富的瓷器、陶器、砖瓦建筑构件等生产生活遗物,遗址主体文化内涵集中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图片

 

史载:“古县,孙吴永平县、晋宋齐梁陈隋永世县并治之所在,今治南十五里。《建康志》云:周三百步,遗址高一二尺,今俗称故县,内有唐隆寺旧基,乡民尤能言古狴犴之所。”文献记载中的“永平”、“永世”县治地望与古县遗址高度契合。目前的考古发掘工作揭示出古县城址北城墙、东城墙和南城墙位置所在,城墙局部解剖确认城址起筑于春秋和汉代遗存之上,主体为六朝时期筑就,北宋墓葬打破城墙,其时城址已然荒废。史料记载与考古发现互为印证,明确了溧阳古县遗址即为“孙吴永平县、晋宋齐梁陈隋永世县”。

 

农田与水渠——辽宁省盖州市青石岭山城近年考古收获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飞峰老师分享了盖州市青石岭山城近年考古收获。他介绍,青石岭山城位于辽宁省盖州市青石岭镇,目前已经发现了大量高句丽时期的遗迹和遗物,对山城形制布局、断代和定位等问题有了基本认识。

 

图片

 

2021年对考古队驻地西侧地点进行了发掘,遗迹表面为一道黄一道黑的条带状,推测为地垄和垄沟。浮选结果发现的农作物有粟、小麦、稗子、红小豆等。结合目前遗迹的土壤微结构分析、植硅体等科技检测结果,王飞峰老师认为驻地西侧地点为高句丽农田(旱田)遗迹,这不但是高句丽山城中第一次发现农田遗迹,而且是高句丽考古中第一次确认农田遗迹,对研究高句丽时期农业生产、生业模式及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2022年对一号蓄水池东南侧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的遗迹主要有排水渠、石墙、房址、火炕、灶址等,出土器物包括莲花纹瓦当、铭文陶片、板瓦、筒瓦、陶器、铁器、铜器、石器、兽骨、兽牙、木炭等,为探索这一区域遗迹的性质和年代,研究山城的布局、排水系统和当时的工程技术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据。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