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地简况
长沙市望城区和顺总部基地建设项目由望城区滨水新城片区S18、S23、S24地块组成,位于长沙市望城区月亮岛街道,西南临王家湾路,东南临银江路,东北临潇湘北路与白石湖公园,西北临银星路。该项目用地S23地块的部分区域涉及到“汉代长沙王陵墓群”建控地带,涉及面积约22632.6平方米。项目用地S23地块西界距离桃花岭汉墓封土中心点直线距离约780米,其东南约1500米处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津城”。
图一 和顺总部基地建设项目考古发掘工地位置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执字(2022)第(1391)号】,2022年10月初,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批古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截止12月14日,共清理汉代小型竖穴土坑墓21座,其中位于“汉代长沙王陵墓群”建控线以内的有12座。经初步判断,21座古墓皆为西汉晚期墓葬。
图二 和顺总部基地建设项目古墓葬分布情况
二、墓葬发掘
本次发掘共发现与清理古墓葬21座,均为西汉时期小型竖穴土坑墓,墓葬均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其中6座破坏较为严重,墓坑残缺或不见随葬器物。
共出土器物约234件(组),绝大多数为软陶,保存情况较差,多破碎严重,以陶鼎、陶盒、陶壶、陶钫、陶罐等器物为主要组合形式,常见泥钱、陶灶、陶方炉等物,个别墓发现有滑石璧(共3件,出自M2、M6、M12),金属器罕见(共2件,出自M2、M8)。
三、墓葬形制
墓葬皆为西汉时期小型竖穴土坑墓,根据有无墓道可分两种:
一种带有墓道,平面整体呈凸字形,有M1、M2、M5、M12、M14;一种不带墓道,平面整体为长方形,有M3、M4、M6-M11、M13、M15-M21。
(一)凸字形竖穴土坑墓
平面形状皆为凸字形,除M1墓道无台阶外,其余4座最少有一个台阶,最多有4个台阶。M1有3条横向枕木沟,M2、M12有2条纵向枕木沟,M5仅在墓壁发现3个枕木槽,也应有2条纵向枕木,M14为平底,未见枕木沟。
其中M2经1/2解剖发掘,发现墓室内填土出现明显分层,并发现一小段椁具痕迹(见图五)。M12发现有基本完整的椁具痕迹,平面呈“Ⅱ”形(见图七),在墓室底部还发现有5个小的木柱印痕(见图八)。
图四 M1填土清除后照片
图五 M2墓室内填土分层情况图
图六 M2填土清除后照片
图七 M12填土清除后照片
图八 M12墓室中部发现的木柱印痕
(二)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平面皆为长方形,墓底基本不见棺椁痕迹。M10墓底为纵向枕木沟,M20、M21墓底为平底,不见枕木沟,M21仅在北壁上见有一个枕木槽。其余墓葬底部皆为横向枕木沟。
图九 M6填土清除后照片
图十 M6出土器物
图十一 M7填土清除后照片
图十二 M10填土清除后照片
图十三 M18出土器物
四、结语
通过本次发掘,我们发现该批墓葬规模较小,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尤以软陶居多,以鼎、钫、盒、壶、罐、灶等器物为组合形式,仅出土3件滑石璧(出自M2、M6、M12),2件铁器(出自M2、M8)。
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多为2个横向枕木沟,填土也相对简单,近墓底内四周一般由红褐色土(与网纹红土相似)先行填筑,较致密,其余填土基本相同,多为灰褐色花土,夹杂一些青灰色黏土,较疏松。带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墓底多为2个纵向枕木沟,填土相对较复杂,墓道填土一般由含有较多网纹红土小颗粒的土填筑,整体呈浅红褐色。墓室内填土均可见较多的青灰色黏土块,但每个墓葬填土层次不尽相同。墓道与墓室相交区域存在多层交错填筑的现象。
从桃花岭汉墓向东有三处建设项目用地(S21、S18、S23),S21地块(时代建发和著建设项目用地)已于2021年底发掘了27座西汉时期墓葬,S18地块尚未发掘(已勘探出35座西汉墓),S23地块为本次墓葬发掘区,三处地块原本共处一条由西向东延伸且地势逐渐降低的山脉上。本批墓葬与去年底在时代建发和著建设工地(S21地块)发掘的27座古墓相比较,其一是距离相对较远,其二是出土器物相对较单一,暂未见铜镜、铜钱等物,且少见滑石璧,其三是墓葬规模相对较小。
据以上信息,该批墓葬应主要为西汉晚期墓,初步怀疑本次墓葬规模较小以及出土器物较差,可能与跟桃花岭汉墓距离较远有关,也即怀疑本批墓葬存在为桃花岭汉墓陪葬墓的些许可能。
本次考古发掘,获得了一批较为重要的实物材料,丰富了长沙本地西汉时期的墓葬资料,为进一步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提供了较丰富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