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法:在国博看历史之中国、发展之中国、奋斗之中国、未来之中国

字号:T|T
2022-12-20 10:34 来源:中国美术报
图片

《中国美术报》第292期 美术聚焦

奋进新时代 铸就新辉煌·访谈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新起点,庄严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奋进新时代、创造新辉煌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使命、政治自觉和政治抱负、时代自觉和时代担当。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本报特开设“奋进新时代 铸就新辉煌·访谈”栏目,邀请美术机构负责人从新时代美术工作者和机构负责人的角度出发,畅谈在新征程上将以怎样的姿态和举措“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本期推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访谈。

 

图片

2007年开始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至2012年竣工

 

中国美术报:请您谈谈在听取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有什么样的感受?这对您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王春法: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收听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并通过多种途径及时跟进大会进程,学习领会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系统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我完全赞同、坚决拥护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在10月25日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专题学习会上,我们也在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基础上,结合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工作实际,研究部署了三项具体任务:一是在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方面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及时转发主流媒体报道,原创内容着重围绕国博人怎么学、怎么想、怎么做,以生动方式展现文博工作者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奔赴新时代、新征程的精神面貌;二是在藏品征集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转变旧的征集观念,增强征集工作的主动性,注重时代性,切实将新时代的代表性物证保留下来,履行好国家博物馆的职责使命;三是在展陈工作中充分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启动“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充实调整工作,研究策划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主题的展览项目。

我们此后的工作要进一步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己任,不断创作和输出高质量文化产品,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力量。

 

中国美术报:2012年11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率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书记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首次提出并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提出,贯通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国梦”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请您简要谈谈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十年间是如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国梦”的?

 

图片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展厅里,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

 

王春法:“复兴之路”基本陈列自2011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以来,累计接待观众数千万人次,观众留言数十万人次。“让我们珍惜、珍视这些过程中的曲折和点滴,为了让明天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誓将伟业承接远,再看华夏复兴时。”观众的留言情感真挚、催人奋进,更强有力地表明“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全中国人民的梦,也是我们中国国家博物馆每个员工的梦。自2012年起,中国国家博物馆每年都会举办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学术研究、主题展览、宣讲社教等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温“中国梦”,激发全馆职工的学习工作积极性。今年的11月29日,时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十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还特意举办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研讨会,职工代表结合本职工作,分别从人才建设、藏品保管、展览展示、基本陈列改陈、社会教育、安全保卫等方面作交流发言。

“中国梦”时代内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充分认识文化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就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博物馆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图片

观众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

 

长期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直坚持呈现5000多年中华文明发展的整体历史,展示多元一体、大一统的传统文化形象。举办的各种展览,都努力把传统与现代、中央与地方、支流与主流、历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均衡、充分地呈现出来。无论是气势恢宏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复兴之路基本陈列,还是形式多样的重大主题展览、经典文物展览、经典美术展览等临时展览,无不贯穿着这种理念。目前“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近1600幅国宝级艺术品汇聚一处,生动讲述了中国绘画史发展的文化脉络与精神传承,呈现着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演变,向观众展示着华夏文明的独有魅力与强大自信,让我们得以在历史长河与时代律动中,感受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

 

图片

中国国家博物馆“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现场

图片

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团队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挑选展品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以敬畏、进取、包容之姿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以敬畏之心面对祖先留下的瑰宝,以敬畏之心尊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使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川流不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就越需要怀有包容之心,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近五年来,我们引进了诸如“学院与沙龙——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云鬓珠翠——弗吉尼亚美术馆藏二十世纪珍宝艺术展”等20多个入境展,输出了“中国艺术的历史表达——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书法与绘画展”等近十个出境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国际文化交流受到严重阻碍。我们另辟蹊径,倡议举办“手拉手——我们与你同在”全球博物馆珍藏在线展示活动,得到来自五大洲15个国家级博物馆的积极响应。16位博物馆馆长在线介绍本馆馆藏特色和馆藏珍品,向世界展示博物馆文化魅力,共同扩大全球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为全球大流行病背景下的国际博物馆合作提供了新思路。

 

图片

2019年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观看“中国古代书画展”

 

中国美术报:2022年,恰逢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为此陆续推出了“薪火赓续——罗伯昭捐赠展”“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从藏品征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等三方面,讲述了110年来典守文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历程。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中,首先对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收藏、研究、展示、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新进步感到欣慰,再者突出强调了“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回顾110年的发展历程,您认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有哪些有益的经验可与博物馆界分享?

 

图片

“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金石传拓互动体验

 

图片

国博百年考古代表性著作

王春法:今年5月初,孙机等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十位老专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工作学习情况。7月8日,我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深情表达了对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关心支持以及对中国国家博物馆同志们的诚挚问候,充分肯定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对新时代国家博物馆担负的使命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110年来,在一代代国博人的努力下,中国国家博物馆从积累中沉淀,于奋进中前行。大到工作格局重塑、流程再造、组织重构、特色展览体系构建、小到施行预约参观、优化参观路线、建造母婴室、铺设“爱心”坐垫、提供热饮……从实处着手,在细处用功,我们实施的提升举措,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成效明显。

 

图片

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月球样品001号

图片

观众在参观“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基本陈列

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拥有自史前至当代的143万余件藏品,其中一级文物6000余件,涵盖了能够实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各类代表物证,能够完整呈现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其中也不乏“月球样品”等近年征集的当代实物,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加强了国史文物征集工作,以“为明天而收藏”的理念,逐步建立起反映当代中国发展历程的体系化馆藏。与此同时,我们一贯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坚决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监测与修复并重。

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不断构建特色展览体系,加强策展能力建设,发掘文物内涵、增加展览多样性,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基本陈列为基础、专题展览为骨干、临时展览为支撑的立体化展览体系。此外,还按照“不求所藏,但求所展,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工作理念,陆续与四川、山东、河北、甘肃、新疆、湖南、陕西、山西、福建、广东、辽宁等省区的文博、文化、考古、科研单位合作举办临时展览,突出展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特点。如今,观众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不仅能看到经典馆藏的国之重器、国之瑰宝,而且还能看到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全国各地的精品文物、最新考古成果、经典美术作品、当代工美精品、最新科技成就以及精彩纷呈的国际交流展。

 

图片

2019年国博首开博物馆夜场

2019年7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启了第一次暑假延时开放,观众在夏夜的晚风中漫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宁静的展厅内品读文物,跟随金牌讲解员漫游历史长河,夜场“首秀”深得观众喜爱。与其他多数博物馆延时开放不同的是,延时期间服务规模、服务质量保持与白天一致,观展体验明显提升。全年共开设夜场17次,接待观众达47434人次。

 

图片

国博APP上的“古代中国”儿童版语音导览

图片

“手拉手:我们与你同在”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云”上开启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馆的各项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中,“关上门”的博物馆主动作为,在线“打开窗”,积极在线上为公众提供“云端文化盛宴”。在做好防控的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盘活数字资源,聚合起60余个精品展览专题网页、50余个虚拟展厅、50多部展览相关短视频的优质内容。截至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内“苦练内功夯基础”:有序完成中国国家博物馆综合运营管理智慧中枢构建,提升运行决策能力;重点开展了藏品普查定级工作,大力推进文物三维数字化采集,夯实了文物保护基础;稳步推进“智慧库房”建设,通过提升库房智慧化基建水平,不断优化文物保护环境。对外“紧跟时代强服务”:以观众为中心,全面提升智慧服务水平,运用最新网络、云、新媒体、大数据技术,开发了国博App、小程序、智慧导览系统,实现了仅需一部手机即可为观众提供“想看、来看、看好”展览的全流程、全方位畅游博物馆服务。“云端国博”“云展览”“云直播”不单是应“疫”时之需,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媒体融合“移动优先”策略的具体举措,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在“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增强/混合现实”等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坚定不移地探索“智慧博物馆之路”的坚实脚步。

 

图片

国博便民举措——直饮水 周子杰/摄

 

“进门不用排长队,逛累了有地方坐,渴了有地方饮水,饿了有地方吃饭,老人、儿童和哺乳期女性也有了相应的便利设施,畅快参观的同时享受暖心服务。”这是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铁粉”的真切感受。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家的博物馆,也是人民的博物馆,理应在收藏展示方面坚持最高标准、体现国家高度,也理应在观众服务方面坚持最高标准、体现人文温度。

 

中国美术报: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代表性物证的专业机构,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您刚刚在采访中也多次强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国家博物馆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认真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切实发挥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重要场所的作用。那么在未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会开展哪些具体工作?在哪些领域持续发力?

 

图片

中国国家博物馆消防综合演练活动现场

王春法:一是健全征藏体系、保留更多时代物证。拓宽收藏方向和范围,树立专业化收藏理念,大力发掘现当代见证物资源。强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关藏品征集;注重旧城改造、城乡建设等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的征藏;丰富科技、现当代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题收藏;鼓励反映世界多元文化的收藏新方向。提高藏品管理水平,细化藏品分类方式,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文物修复工作。

 

图片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研学丛书

二是深入研究、挖掘、阐释文物价值内涵。通过学术研究构建起中华文化的物化表达体系,达到以物证史、以物说史、以史明理的目的。通过扎实细致的学术研究,把文物中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审美价值和时代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准确阐释出来。

三是创新展览展示方式。发挥好博物馆的大学校作用,博物馆要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教育引导青少年守住传统文化根脉,在传承中创新,充分展现博物馆的力量。创新展陈方式,举办更多体现中国风、红色调、年轻态的展览,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亲近历史、浸润心灵,自觉做革命文化的传承者、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让更多文物活起来,将数字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到传统展览设计中,让文物从静态转为动态,进行场景还原,增强展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观感体验。

 

图片

中国国家博物馆赤壁赋中秋月饼礼盒

四是加大传播力度,加强文旅融合。充分利用新媒体打造云端上的博物馆,让观众可以不受线下观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数字技术或虚拟手段线上观展。加强与同行之间、与考古发掘单位、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甚至企业之间的联合协作。坚持展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文旅融合,依托自身资源,开发有特色、有内涵、制作精美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更多创意品牌,让文物资源活起来,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图片

201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第一届金砖国家博物馆联盟大会暨学术论坛”嘉宾合影

图片

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现场

五是积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提升国际影响力,策划精品展览,彰显中国魅力。配合国家重大外交战略,积极贯彻落实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大考古、文物保护、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国际学术交流和人员互动力度,推动濒危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基金等国际交流项目,通过主办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和专题学术研讨等活动,促进对彼此文化文明的理解、欣赏和借鉴,用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中国国家博物馆人将以“择一事,终一生”的使命担当,用心、用力做好收藏、研究、展示、对外交流等各方面工作,聚力构建彰显民族发展历程、记录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长廊,建设展现中华文明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的文化殿堂,培植激励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的精神家园。对内做领军人才、对外当文化使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塑造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璀璨恢弘。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