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首届明文化论坛在北京昌平举办
12月10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员会、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明文化论坛在北京昌平明十三陵景区游客中心举办。论坛以“焕新明文化,赋能十三陵”为主题,分为主论坛和4场分论坛,通过线上举办的形式,专家学者们分别围绕“明文化价值挖掘与创新提升”“明十三陵世界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十三陵区域发展与文旅融合”以及“文化遗产与新媒体”等主题进行线上研讨,广泛交流,为昌平打造全国明文化中心献计献策。论坛发布了“五个一”系列行动,即:原创作品征集与展览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展示一批文物保护成果和计划,举办一次主题展览,成立一个智库“明文化专家智库”,签订一揽子合作协议。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公布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条例》共六章五十条,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聚焦全面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这条主线,确立了全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强调了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政策措施和办法,规范了革命文物的调查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利用等工作,为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提供了法律保障。
黑龙江
2万余件(页)731部队暴行新罪证首次展出
近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改陈工程完工,2万余件(页)新文物、新档案、新史料首次展出。据悉,此次改陈工程于9月19日开工,馆内陈列以“反人类暴行”为主题。此次改陈新增罪证主要是2015年以来通过考古发掘、“跨国取证”和学术研究取得,其中新增罪证文物2862件、新增罪证史料23000页、新增731部队原队员影像资料810分钟。这些新展出的罪证为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和实施细菌战等罪行增添新铁证,使证据链条更加完备。
上海
上海博物馆迎来建馆70周年,推出“大博物馆计划”
12月12日,上海博物馆举办“大博物馆计划”暨建馆70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上海博物馆推出“大博物馆计划”并介绍该计划的发展基础、总体要求、使命与目标愿景以及主要任务。这一计划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上海博物馆以构建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为主的东馆建成开放;以特展主题展为主的人民广场馆整体更新改造升级;以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核心的北馆启动建设,“一体三馆、全城联动、特色清晰、相辅合璧”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一带一路”文明交流全球核心博物馆、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永远和党在一起——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大型图片展在沪展出
近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主办的“永远和党在一起——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大型图片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展览分为“想在一起——共同的革命理想”“站在一起——共同的伟大斗争”“干在一起——同心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光荣一员”四个部分,回顾了宋庆龄光辉的一生,展现了宋庆龄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作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展期将持续至2023年1月15日。
江苏
助力破解古民居保护专业难题 江苏常州首批公益诉讼技术调查官上线
近日,常州市人民检察院聘请了11名来自文物保护、网络安全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士,担任常州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技术调查官。在本月初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检察院组织的关于“吴氏宗祠修缮保护”公开听证会上,首批被检察机关聘任为“公益诉讼技术调查官”的文物保护技术人员已开展工作。据悉,检察机关在办理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时,法律问题与专业技术问题交织,对于大多数不具有专业文物保护知识背景的检察官而言是不小的挑战。因此,常州市人民检察院选择聘请专业人士任公益诉讼技术调查官,辅助检察机关更好地破解案件的专业技术难题,从而更好地开展公益诉讼检察服务工作。
河南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近日,河南南阳黄山遗址考古发现仰韶中晚期粮仓群,目前共清理出16座粮仓基址。黄山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是一处以玉石器制造交流为特色的区域性中心聚落,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与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考古发掘显示,新发现的16座粮仓基址为圆形或椭圆形,基址外径一般2.3米至3米不等、内径多在2米左右,均由墙基、地面墙体和防潮垫层构成。大量粮仓基址的发现展现了6000多年前原始贸易的辉煌,为探讨仰韶时期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关键材料。
湖北
建成65年以来首次进行修缮 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换装“工业灰”
12月10日,武汉长江大桥汉阳岸桥头堡经过保护修缮展露新颜,这是武汉长江大桥自1957年建成通车以来首次对桥头堡进行修缮。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位于大桥两端,高约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桥头堡的堡亭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红珠圆顶。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次武汉长江大桥修缮秉承着保护历史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设计原则,对桥头堡进行原样恢复,即在保持原有外观颜色的基础上对外观装饰层进行加固型修缮。另外一侧武昌岸桥头堡正在修缮中,预计本月完工。
广西
广西革命纪念馆文物(实物)捐赠仪式在南宁举行
12月11日,以“丰富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广西革命纪念馆文物(实物)捐赠仪式在南宁举行,共接收革命先辈生前的手稿、书信、任命书、勋章等珍贵革命文物(实物)316件。自2021年年底,广西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面向社会各界发出关于征集广西革命军事馆展品(藏品)和史料的公告。一年以来,双方多次深入基层主动联系退役军人、革命后代、烈士亲属等,征集到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实物)。
四川
四川省文物系统与意大利中央文物修复院就乐山大佛保护研究达成合作意向
12月13日,在四川乐山举行的四川·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学术交流会上,四川省文物系统与意大利中央文物修复院达成合作意向,双方计划依托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联合共建乐山大佛保护研究中心,以乐山大佛保护研究为主要内容,共同开展石质文物保护研究、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展览交流和研习活动等工作。双方下一步将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形成中意文物保护利用交流合作的新局面。
成都首次出土秦简牍,上有“成都”等字样
12月14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成都字库街遗址重要考古发现。2021年,为配合基本建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成都市字库街遗址进行了勘探发掘,出土大量竹木器,经清理发现字迹较完整且清晰的有53支,另发现疑似简牍残片212片,“成都”“西工师”等相关文字的出现,以第一手文字实物资料印证了秦汉时期成都城的地址及地位。据悉,字库街秦简牍是目前成都地区年代最早的简牍文献,包含行政管理制度、职官、历史地理等信息,丰富了秦人治蜀文献,有利于深入探讨古蜀社会转型的关键节点历史问题,具有重大史料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和文化价值。
甘肃
甘肃锁阳城塔尔寺遗址等3个考古发掘项目揭新发现
12月15日,由敦煌研究院主持的甘肃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塔尔寺遗址、敦煌莫高窟崖顶天王堂遗址和敦煌莫高窟大牌坊广场3个考古发掘项目通过甘肃省文物局专家组验收,并对外揭秘考古发掘新发现。瓜州锁阳城塔尔寺遗址2022年发掘面积500平方米,清理发掘塔尔寺遗址大塔及台基、小塔群及台基、1处房址。出土遗物包括条砖、方砖、滴水、瓦当、脱塔脱佛等各类器物残件35件。敦煌莫高窟天王堂遗址发掘面积500平方米,清理发掘墙基4处、柱础遗迹近30处、铺地花砖地面1处。出土遗物包括长方形素面砖、方形花砖、筒瓦残块、壁画残块、木构件等各类小件遗物近120件。敦煌莫高窟大牌坊广场考古发掘项目经过发掘清理后,现场显露出两处相连的建筑围墙墙基遗址。在墙基内部和周围地面出土条砖一种和四种不同纹样的花砖,分别为桃心十二卷瓣莲花砖、复瓣莲花砖、宝相如意纹砖、尖角重瓣莲花纹砖。
香港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首年获赠逾千件藏品
12月12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捐赠典礼。据悉,该馆于2022年获12位香港本地知名收藏家和艺术家慷慨捐赠合共1145件中国及世界文物艺术珍藏。该批珍藏由香港知名艺术收藏家和艺术家卢茵茵、朱伟基、钟棋伟等12人捐赠,藏品涵盖金银饰物、陶瓷、青铜、石雕、水墨画等。其中一部分已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专题展之一——“同赏共乐——穿越香港收藏史”中展出,其他藏品将自2023年起陆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