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擦亮历史文化名片,让其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字号:T|T
2022-12-02 17:04 来源:海口日报融媒体

建造古朴的侯家大院(宣德第),历史厚重的府城鼓楼、秀英炮台,南洋风情浓郁的骑楼老街,充满红色印记的中共琼崖一大会址、冯白驹故居……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的一座座历史文物建筑宛如颗颗明珠,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近年来,为进一步激发历史文化“活力”,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名片,海口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规划:一方面通过编制出台相关保护规划,系统性梳理并推动全市历史文化遗迹等的保护;另一方面,不断开发、挖掘历史文化遗迹的内涵与价值,全面提升海口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助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图片

今年1月,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成为热门打卡地。

 

历史文化遗产丰富

吸引全国目光

 

在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府城传统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遗存等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着市民游客的目光。

    

“听说钟楼是海口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所以我们就来看一看。”11月26日上午,在龙华区长堤路的钟楼旁,“候鸟”老人项赵莉说,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在海口钟楼,她就充分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包容、开放的文化特点。

 

图片

历史悠久的海口钟楼,现已成为海口最重要的标志性与象征性建筑物之一。

 

“骑楼老街很有年代感,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当天上午,“候鸟”老人瞿慰民走进海口骑楼老街后,不断按下手中的相机快门。瞿慰民说,当天他在商铺尚未营业之时就来到了骑楼老街。置身于此,他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上个世纪初的海口,“在这里,能深刻感受到南洋文化对于海口的影响。”

    

在海口,历史文化遗产还在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我在府城鼓楼附近住,没事就到这里散步。”11月28日上午,在琼山区文庄路的府城鼓楼,居民黄先生带着孙子正在这里散步。黄先生介绍,对于他来说,府城鼓楼见证着他的成长,“小时候,这里就是我和朋友的聚集地,充满了我的童年回忆。”

 

图片

琼台福地是当地群众前来观光祈福的历史文化胜地。

 

在海口,位于琼山区文庄路的琼台福地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1月28日上午,琼台福地门口,有几名社区居民正在聊家常。

    

“每月初一、十五,琼台福地就挤满了人,大家都来这里祈福,希望日子越过越好。”琼台福地遗址研究会会长薛武鹰介绍,琼台福地是群众日常前来祈福的历史文化胜地,每年都吸引着许多市民前来观光祈福。

    

海口市文物局负责人介绍,海口目前已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为1616点,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11点,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70处71点,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3处74点。历史建筑共360处。传统村落15个。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市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整合历史文化资源

强化城市特色

 

如何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城市规划,推动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乡更新规划科工作人员樊悦介绍,海口市通过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整合全市历史文化资源,强化海口市历史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

    

近年来,海口市重点修缮了府城传统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北胜街、绣衣坊、马鞍街等围合街巷及传统民居建筑,有效改善了传统民居环境差的问题;重点修缮了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的中山路、博爱路、水巷口等具有南洋风格特色的老街区,提升改善了传统街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此外,还加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以及历史建筑挂牌保护等工作。

    

“为了进一步推动历史文物保护,近年来,海口市积极投入财政资金,开展原琼海关旧址及附属建筑外立面修缮项目、丘濬墓陈列馆建设项目等3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环境改造和展览工程,推动多处原本沉寂尘封的历史遗存面貌焕然一新。”海口市文物局负责人介绍,2019年开始,海口市文物部门在全省率先开展文物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安装项目,探索建立“变化可监控、风险可预知、险情可预报、保护可提前”的预防性保护管理机制。

    

为适应文物保护新形势的需要,充分发挥保护规划在文物整体保护、环境风貌控制、文物展示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21年,海口市文物部门又委托有文物保护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秀英炮台、琼海关旧址、琼山侯家大院等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图片

海口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碑设置了二维码,市民游客扫码即可查看相关文物简介。

 

此外,为做好文物的有效活化利用,海口市还依托文物保护单位和社区、院校共建活动阵地,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强化国防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建立海口市革命文物调查研究数据库,编制完成《海口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及文化旅游设计方案》,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还在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碑设置了二维码,帮助市民游客深入了解其内涵和价值。

 

海口市的系列工作虽然有效推动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海口市的文物保护工作仍存在一定困难。”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因文物保护经费有限,而部分文物属于非国有文物,且《文物法》规定: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担负。因此,海口市只能逐步、分批开展文物保护,非国有文物保护工作难以开展,很难实现所有历史文物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史振卿认为,海口市还存在建而少用,未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系统性开发利用不强;文化价值挖掘不够等问题。

 

构建保护传承体系

活化文化遗产

 

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海口市又该如何激活历史文化遗产“生命力”,让其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11月7日,海口市政府联合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召开专家评审会,原则通过《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提出近期和远期目标。

    

“该《保护规划》从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等13个层面出发,构建了多层次多要素的海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体系。”樊悦介绍,下一步,海口市资规局将建立历史城区层级的完整保护系统,全面保护历史城区空间格局、历史文化街区等历史文化遗产;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探索建立海口文物保护体系,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数据标准为基础,建立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及时将遗产资源的空间信息纳入同级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动态维护机制,全力推动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史振卿建议,可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深挖和推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活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老字号,打造“老字号”金字招牌。

    

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陈耀则认为,应在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科学修复和保护过程中,充分挖掘其价值,并注重对历史文化加以创造性利用。可通过开发新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路线和游览点,将历史文化遗产“放大”或“缩小”,或利用不同材质“再造”,制成不同的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等方式,提升历史文化遗产的吸引力。

    

“目前,海口市正在推动骑楼老街消费业态升级项目和府城历史街区琼台福地历史风貌街区建设项目的实施。”海口市文物局负责人介绍,当前,海口市还在推动府城鼓楼、琼山学宫大成殿等一批符合条件的文物建筑对外开放,助力城市品质提升,并积极协调推进南海文博产业园项目建设。

    

下一步,海口市文物部门还将依托文物资源分布状况,策划红色之旅、清风之旅、老街之旅等多条独具特色的文物旅游精品线路。并通过推动东坡特色文创产品的研发,逐步打造基于东坡文化的海口文创品牌;引进国内外大型规划设计机构和文旅集团,提升海瑞墓、五公祠、秀英炮台等文保单位的文物活化水平;推进海瑞文化公园改造提升建设,推动文物与旅游、餐饮、文创、研学等融合发展,打造有自贸港建设时代价值的文化体验情景,让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