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历史的载体,文明的使者,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文物工作者立足文物资源优势,加强多方协作,凝聚各方共识,致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主动承担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在服务元首外交、擦亮中华文明的金色名片、讲好中国文化遗产故事、促进双边多边文化交流合作、持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成果丰硕。
服务元首外交 文物交流合作成果丰硕
文物交流合作全领域发力,服务元首外交。2014年10月,习近平主席为赴法国“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题写序言。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专门接见在乌开展考古和文物保护合作的中国文物工作者代表。2016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APEC会议期间,携夫人彭丽媛与秘鲁总统库斯琴科夫妇共同参观“天涯若比邻——华夏瑰宝展”。2017年3月,习近平主席与沙特国王萨勒曼共同出席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闭幕式。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和意大利总理孔特共同见证中意双方签署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2019年11月,习近平主席和法国总统马克龙首次在国家层面,为双方在秦兵马俑和巴黎圣母院两个各自国家最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展合作做出框架性安排。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之际给国博老专家回信,并与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分别向在国博举办的“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开幕式致贺信,强调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2022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前夕,在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通讯社等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我2013年访问撒马尔罕时启动的希瓦古城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已经圆满竣工,让希瓦这座古城更加绚烂夺目”。
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步伐,文物积极参与“元首外交”,生动展示着中华历史之厚重、弘扬中华文化之自信。
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谱写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出国(境)展览500余项,成为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金名片”。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前夕,“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开幕,汇集亚洲全部47国与埃及、希腊两个文明古国伙伴的珍贵文物,讲述中华文明与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探索后疫情时代文物展览交流新模式,2021年9月,“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线上展览在中希文旅年开幕式上推出,实现两大古老文明穿越时空的第一次线上邂逅,展示中华文明之博大和中希两大文明交流之华美。
与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17项部门间合作文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推进历史古迹保护修复合作,实施项目从“一国一处”拓展到6国11处;为缅甸等6个国家申报世界遗产提供规划设计、方案制定、人员培训等一整套智力支持;中国文博机构赴沙特等24个国家实施44项联合考古项目,文化遗产合作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出“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的重要主张,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逐步深入推进,阶段性成果丰硕。2021年10月,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召开,亚洲36个国家的20位文化部长、19位驻华使节等高级别官员参会。中国等10个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27个国家共同发布《关于共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倡议》,中国设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启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大使计划”。中国方案从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亚洲国家的普遍认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成为凝聚亚洲共识,推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增长点。
以文物为桥梁,以多层面、多角度、多类型的鲜活文物合作为支撑,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的大图景中交融互鉴,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华。
深度参与国际治理 引领国际实践,彰显大国担当
2022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在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第二届捐助方会议上致辞,为联盟发展提出勇担共同的责任、汇聚共同的力量、重塑未来的希望等三点建议,推动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为守护人类文明成果和维护文化多样性作出贡献。中国从开端起参与创建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这一全球性专门文化遗产国际组织,并推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首批三个“国际文物避难所”之一,彰显了保护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大国担当。
积极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附属委员会委员国职责。主办第四届文化财产返还国际专家会议,主导制定《关于保护和归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并在会议上讨论通过。与美国等23个国家签署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政府间双边协议。实现法国返还大堡子山被盗流失金器56件、意大利返还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美国返还361件文物艺术品、英国返还68件文物、圆明园马首铜像归藏故地等具有海内外影响力的文物返还成功案例。中国实践为打击文物走私和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注入正能量。
深度参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成果斐然。首个跨国申遗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厦门鼓浪屿、浙江良渚古城遗址、“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先后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专业人员成功当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理事、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执委会委员等,实现中国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任职全覆盖。与国际组织合作培训100余名外籍学员,传播中国文物保护理念,扩大知华友华朋友圈。
在文化遗产国际治理舞台上,中国以坚定担当、丰富实践、先进理念和特殊智慧,唱响守护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正义主旋律。
以文物为纽带 画好与港澳台同胞的同心圆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是内地与香港文化文物合作的里程碑事件,是内地与香港共享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赓续传承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实践。”2022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建成开馆仪式的致辞中说。多年来,在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分别签署文化遗产领域交流合作协议的框架下,内地与港澳文化遗产合作多领域铺开: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7个主题展览;“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览贺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丝路文物首度聚首;唐代壁画展在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展出,港澳青年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之美。举办4届内地与港澳中学生文化遗产暑期课堂、4届文物活化再利用研讨会,组织港澳从业人士参加国家文物局与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世界遗产能力建设培训班。与澳门特区政府签订关于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的协议,并合作召开“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与香港合作完成7场打击文物非法贩运主题讲座,培训香港海关、警方、拍卖行、藏家、公众等800人次。
打造“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台湾教师中华历史文化研习营”等对台文化遗产交流品牌项目,其中“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已在两岸轮流举办10届,有效深化两岸文化遗产专业交流合作,“台湾教师中华历史文化研习营”已举办7届,引导台湾下一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开辟文物展览赴台交流新空间,与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签署展览合作协议,举办10项展览,观众累计参观总量超1000万人次,在台湾社会反响强烈,有力促进两岸民众的文化和情感交流。落实“惠台31条”,向台湾同胞开放文物保护工程从业资格考试,允许台湾地区相关机构与大陆合作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工作,促进两岸文化遗产事业融合发展。支持推动对南岛语族的考古调查、学术研究和交流合作工作,实证台湾与祖国大陆明确而紧密的共同文化渊源。
文物以无声胜有声的力量,讲述祖国与港澳台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历史故事,与港澳台同胞共同谱画出知史爱国的同心圆。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将抓住世界各国日益关注中国、想要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性机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向世界展示“活”起来的文物,讲述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遗产故事。让世界通过文物的话语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和深邃,让文物成为“形象大使”和“生力军”,奋力谱写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