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23场,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负责同志介绍推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前所未有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央有力领导、部门协同推进,各地积极作为,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全国文物系统砥砺奋进,文物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介绍。
一是文物保护意识持续深化,服务大局成效明显。“坚持保护第一”“保护文物也是政绩”“让文物活起来”等理念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对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作出整体谋划,中央出台6份专门政策文件,“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首次列入国家专项发展规划,27个省级人民政府将文物安全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二是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保护状况有力改善。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石窟寺等专项调查,公布两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5058处,国保、省保、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分别增加115%、58%、88%,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传统村落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相继竣工,预防性保护、系统保护积极推进,数以万计的馆藏珍贵文物、重要出土文物得到抢救修复,文物安全严防严管严打严治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打击文物犯罪、查处法人违法、整治火灾隐患取得重要成果,文物安全形势总体向好。
三是文物博物馆改革持续推进,影响力大幅提升。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全国备案博物馆6183家,免费开放率91%,年度举办展览增长144%、接待观众数量增加119%,“大美亚细亚”“唐宋八大家”“万年永宝”“何以中国”等展览成为社会文化热点。《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国考古大会》《古韵新声》等电视节目引爆大屏小屏,参观博物馆成为社会新风尚。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深入实施,助力脱贫攻坚、老区振兴、四史教育,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等建成开放。支持引导民间收藏文物,优化文物进出境监管和文物鉴定咨询服务。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6项,中外联合考古渐成规模,跨国文物保护合作扎实开展,文物进出境展览异彩纷呈,流失文物追索返还亮点频现,1800余件(套)海外文物“游子”回归祖国,文物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
四是文物治理能力持续增强,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国务院颁布《博物馆条例》、新修订《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各地出台200多部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113项文物保护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发布实施。文物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古代壁画保护、陶质彩绘文物保护、饱水漆木器保护、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调控等技术水平进入国际第一梯队。文博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文物考古机构普遍加强,考古野外津贴将有明显提高。
近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提出“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明确了目标任务。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部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推动文物事业构建新格局、再上新台阶,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在文物考古研究成果方面,十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成果丰硕,88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陆续实施,良渚、陶寺、石峁、二里头、殷墟、三星堆等重大考古取得新发现,边疆考古、水下考古稳步推进,科技考古、公众考古、涉外考古快速发展,实证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为丰富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一是深化考古研究。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推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等学术研究,科学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加强多学科协同,加快文物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国家文化遗产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推动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建设。三是优化阐释传播。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加强文物、古迹、遗址等研究阐释,开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推介,与有关媒体联合制播“寻古中国”等电视节目,展示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伟大创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