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眼中的“博物馆的力量:潜力与能力”

字号:T|T
2022-05-23 15:51 来源:国家文物局

5月18日,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的力量:潜力与能力”主题论坛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在国家文物局、湖北省博物馆举办,8位嘉宾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我们采撷了发言的精彩片段,分享给大家(按会上发言顺序)。

 

李群:在复兴征程中汇聚博物馆的力量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怀下,在全体博物馆人的接续奋斗下,中国博物馆日益成为服务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满足公众需要、增进国际交流的重要力量。他强调,要完善博物馆体系布局、加强藏品征集管理、加大研究阐释力度,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凝聚文明传承的力量。要坚持正确政治导向、提升展示陈列水平、深化青少年教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增强教育启迪的力量。要落实国家战略、深化融合发展、鼓励改革创新,立足时代、促进发展,释放服务社会的力量。要善于“走出去”, 长于“引进来”,交流互鉴、求同存异,发挥文化交融的力量。

安来顺:三年来国际博物馆领域应对变革的“三驾马车”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博物馆已经和正在经历一系列变革,导致博物馆领域对其社会使命、职业伦理和行动领域的诸多有价值的讨论。针对这一现状,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从三个方向分享了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全体大会将完成的博物馆定义修订、调整《职业道德准则》、制定《2022-2028战略规划》三个主要议题,对博物馆变革的形势作出回应。

“三者侧重不同,但内在关联紧密。一方面希望对全球博物馆发展起到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另一方面希望向全社会阐明博物馆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独特的专业贡献。”安来顺说,博物馆定义,旨在尽可能包容地对各类博物馆机构的性质、定位和核心功能领域提供基本指导,并为各国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博物馆相关法律、政策提供参考。尽管定义本身不是严格且一成不变的,但其专业导向性和政策借鉴性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安来顺认为,职业道德准则,是为博物馆机构及其从业者建立一套共同的价值体系,作为一种自觉选择、自我约束的道德工具。它可以在法律和政策出现“空白期”的时候,弥补这种滞后性,还可以帮助博物馆及其从业者在各种利益关系中找到自己位置,对“可做、不可做”“该做、不该做”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而战略规划则回答了未来三年ICOM希望实现的目标、这些目标对博物馆及社会的重要性、ICOM承担的责任以及衡量目标实现程度的标准,可以视为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博物馆的行动框架,对各国博物馆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工作方向具有借鉴意义。”安来顺说。

刘曙光:中国博物馆协会与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如何发挥好中国博物馆协会的作用?这是一个我们要认真思考通盘策划的事情。”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表示。

刘曙光介绍,四十年来,中国博物馆协会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在全国文博考古机构的大力支持下,稳步发展。四十年来,协会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活动、组织实施科研课题研究、编辑学术出版物,在推动博物馆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紧跟文博行业发展动态,及时研究行业所需,积极引导博物馆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在促进博物馆行业专业化健康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持续组织实施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培训课程,多渠道加强博物馆从业者专业能力建设;配合国家行政管理的改革,在标准研制、行业评估、资质认定等事项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引导和规范博物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构建政府与博物馆业界的良性互动中发挥纽带作用;不断拓展博物馆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参与国际博物馆决策和管理事务,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和舞台。

为更好发挥中国博物馆协会的作用,为中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刘曙光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国博物馆协会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做博物馆改革发展的争先者,要大力倡导严谨求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与知行合一的应用性研究,要努力做好政府主管部门的参谋和助手,构建好行业主管部门与业界的纽带和桥梁,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社团组织力和专业化水平,要努力保持和发展中国博物馆协会与国际合作的良好态势,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关注中小博物馆、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的成长与发展,积极主动地吸引文物、考古、遗产保护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博物馆事业发展。

熊召政:博物馆是文物的家

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知名作家熊召政结合自身寻访元大都的经历,讲述了元大都建造的历程与城市建造的特点,并分享了寻访《燕然山铭记》的奇特经历。

“从乌兰巴托到燕然勒石碑所在地杭爱山,大约七百公里,这一路没有高速路。越野车只能像烈马那样,在茫茫戈壁中谨慎地择路前行。进入杭爱山中,但却无法找到燕然勒石碑的具体位置。绝望之时,忽然有一匹白马出现在一处山口,待车走近,它就在车前头给我们领路,后来又突然消失。在白马的消失处,远远看到一个蒙古包,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如愿寻到了燕然勒石碑。”熊召政回忆说。

这一段经历至今仍让熊召政记忆犹新。熊召政说:“我到过很多地方,每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参观那里的博物馆是我必备的行程。在每一座博物馆、每一处文保单位都让我看到了文物的力量。”

“在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时代,我们都可以看到祖先留下来的遗物,他们可以是一尊雕塑、一件器物或一座庙宇,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投射,感受到中华文明根脉的博大精深。”熊召政认为,爱我们的祖国,必须尊重历史,珍惜存世的文物。博物馆是文物的家,有了这个家,我们的文物才得以安全的保护,而这些文物则是博物馆力量的来源。

周洪宇:新时代博物馆践行育人新使命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从教育角度讲述了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力量”。

周洪宇认为,新时代博物馆应践行实践育人新使命,这是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成为培养广大青少年新型课堂和新型学校的迫切需要,是新时代赋予博物馆的新使命。从受众需求看,人民群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和参与度越来越高。根据报告显示,2018年,在馆校合作的大框架下,全国各级各类博物馆与中小学校联合举办了约26万次专题教育活动,博物馆不仅在教化社会大众方面发挥着作用,同时在培养青少年方面也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与作用。

“博物馆如何成为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新型课堂和新型学校?”周洪宇认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造的“小先生制”应该在当今的博物馆教育中进行借鉴并发展。“自1994年以来,上海开展了‘当代小先生’评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而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在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小先生”活动中,进行了积极行动,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引导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周洪宇介绍。

基于此,周洪宇建议,应该推行全国性的“新时代博物馆小先生行动”,以更好服务于新时代实践育人的迫切需要。具体实施上,周洪宇说,要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协调机制,全面规划设计,突出实践育人,要先试点后推广,广泛开展活动,要积极搭建青少年实践教育成果交流平台,不断改进完善,要注重国际交流,加强传播引领,真正将博物馆办成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新型课堂和新型学校。

吴向东:打造庄严精神殿堂 彰显红色展馆力量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馆长吴向东以“打造庄严精神殿堂 彰显红色展馆力量”为主题,分享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传承红色基因,彰显红色场馆独特优势和重要力量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吴向东介绍,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也是党史展览馆的主基调和主色调。无论是风格样式、结构外观,还是功能设置、内涵底蕴,都注重运用红色元素,反映红色足迹,体现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在党史展览馆,“信仰”一词是有形有感、可触可知的。《信仰》主题雕塑、马克思珍贵手稿、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等,充分展现了信仰的力量。

“党史展览馆全面展现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的历史、表达对党的感情提供了重要场所。”吴向东说,党史展览馆既见人见物、更见思想见精神。李大钊同志就义时的绞刑架,方志敏同志满怀赤诚的《可爱的中国》手稿,赵一曼同志在牺牲前给儿子“用实行教育你”的遗书等,让人们看到了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吴向东表示,党史展览馆突出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在展陈方式上,党史展览馆运用雕塑画作,注重情景设计,用好三维空间,打造互动项目,做到既简洁朴实、庄重大方、大气耐看,同时立足新时代,运用新技术,创造新体验,实现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目前,党史展览馆成为学习传承党的光辉历史的重要载体,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家园和精神殿堂,成为面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重要依托。

方勤:博物馆的力量,人人可及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结合湖北省博物馆工作的实际,从五个方面分享了对博物馆力量的体会。

博物馆是历史的记录者和保存者,也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博物馆是人们的终身课堂。”方勤说,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在愉悦享受艺术之美同时,受到在学校课堂和书本上所不见的教育与熏陶。更让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主动走进博物馆,据不完全统计,走进博物馆的年青人,比例高达七成,这是博物馆所发挥的独特教育力量,也说明博物馆已深深走进我们的生活,人人可及。

方勤表示,博物馆更重要的使命,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在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作用。科研、高质量展览和社教活动的推出,是题中应有之意。而在疫情影响的当下,博物馆用独特的方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宅在家里看展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享受,成为疫情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今后,博物馆要通过我们的努力,积极拥抱信息时代,融入科技智慧,在展览、社教等领域不断创新,让文物活起来,发挥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更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交流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博物馆在这方面发挥着天然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湖北省博物馆与多国进行展览交流,文明的交流拉近了彼此心灵的亲近。“我在莫斯科配合展览作了一个讲座,来自圣彼得堡、西伯利亚等地的学者、年青人为此专程来到莫斯科,一曲以三千年编钟演奏的俄罗斯民歌《小路》,让大家心动不已,从中我们看到了博物馆在文明交流中的巨大能量。”方勤回忆说。

薛红:坚持文化自信 守望精神家园

2015年中国博物馆协会“十佳志愿者之星”、湖北省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薛红分享了她在过去十几年里,参与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历程和思考。

“十几年来,我保持着每周一次的频率,参与湖北省博物馆的志愿服务,主要是为游客提供讲解、引导、咨询等服务,也做一些礼乐学堂的教育活动,还为志愿者团队做一些管理、培训等工作。”薛红说,从2009年报名加入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我从没有觉得我做这十几年的志愿服务是很考验意志的事情,实际上,博物馆就在那里,它有着一种魔力,让我不由自主地向它靠近。

在多年的志愿服务期间,薛红曾遇到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观众。“她那天上午偶遇我讲解,听完后已近中午。她问我,下午还讲吗?我说下午2点讲瓷器展厅。结果下午在瓷器展厅门口,我就看到她蹲在门边靠墙处等着我。原来,为了不与我错过,上午分开之后,她就来到了瓷器展厅,一直在门口蹲守到现在,哪里也没去,连饭也没吃。她的执着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感觉自己的责任更重了,如果不能讲好文物的故事,怎么对得起像她这样的观众的殷切期盼。她感慨遇到我,在武汉感受了美好的一天,我何尝不是因为遇到她,也体验了美好的一天。”薛红回忆说。

谈到博物馆的力量,薛红认为,博物馆的力量是历史的力量、经典的力量、艺术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共享的力量。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向公众敞开了胸怀,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作用人的身心,塑造人的品格,锻铸人的精神。博物馆也不再局限于作为保存旧知识的场所,它为观众提供学习、讨论、探索创新性的实体和虚拟场所。今后,我们要更好发挥博物馆的力量,做解读历史,传承文明的践行者。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