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博物馆引进展览如何优化创新

字号:T|T
2022-04-25 18:04 来源:博物馆中国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喜欢去博物馆参观,相对于长期、稳定的基本陈列,临时展览更能增加本地观众观展的兴趣。举办临时展览的模式主要有原创展览、合作展览、引进展览。而引进展更能让观众不出家门就能看到其他省市博物馆的文物精品。多数引进展都较为成型,有撰写好的大纲、设计好的展板,只要根据自身展厅情况稍做调整即可展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丰富精彩的线上资讯触手可及,形式、内容重复的引进展很难吸引观众。唐山博物馆在引进展览方面,逐渐从注重数量转变到质量提升。如何摈弃“拿来主义”,将展览做得更有新意,成了中小型博物馆引进展览时面临的新议题。

2021年9月,唐山博物馆引进了内蒙古敖汉博物馆的“五千年文明见证——敖汉红山文化文物精品展”。此展曾在台州博物馆展出,作为该展的第二站,准备之初只有展品清单和根据器物材质分类的单元大纲,内容相对单调,比较考验观众的专业知识储备,无形中抬高了观展门槛。这就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优化创新,根据自身展厅增加展览内容、活化展览形式,让展览变得丰富、生动、通俗且吸引人。为此,展览团队查找官方报道、纪录片,翻阅相关书籍、论文等业界已达成共识的学术成果,以科学、客观、审慎的态度,从突出展览信息表达与逻辑关系为出发点调整了展览的主题、结构、内容,在展览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再创作。

引进展根据展品内容,将展览标题改为“探寻红山——敖汉红山文化文物精品展”(以下简称“探寻红山”),展出文物108件,同时在展览结构、内容和展厅设计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

调整结构划分

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延续时间较长。为此,展览以红山文化为主线划分成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红山文化之前——对红山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兴隆洼、赵宝沟文化;第二单元即展览的核心部分——敖汉地区的红山文化;第三单元是红山文化之后——受到红山文化影响的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用这三个单元阐述敖汉地区红山文化的孕育、形成、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每个单元里又依照各文化的重点遗址和典型遗存、陶器、玉器、石器的顺序,分为小单元,结合重点展品的组合,配以说明图文来具体呈现。

调和观众差异

“探寻红山”属于考古类文物展览,反映的是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具有新奇性、独特性。在考古类文物展览中,除非是兴趣爱好者,没有相关基础知识的观众一般都是走马观花。一个好的展览应该是有温度的,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观众获取信息的需求。通过每次展览的观众留言可以发现,观众在参观考古类展览时最想了解的是器物的用途以及制作方法。为此策展方紧跟学术前沿深挖展品信息,以大众视角提出问题、收集问题、解答问题,除了在展板上阐明器物用途,还通过增加互动问答的形式,向观众传达文物背后的古人智慧和有趣事物。

 

图片

展板上增加互动问答,传递文物知识
 

活用自身资源,扩充展览内容。展览选取唐山博物馆同一时期具有典型性的馆藏文物,对原有展品进行补充。如唐山安新庄遗址,既有红山文化特性,又有明显的地方特征。这种跨越地域、时间维度的对比式互动,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燕山南北文化的共同点与差异性。

优化展厅设计

一是参观路线。本次展览共使用三个展厅,为优化参观体验,将展厅以入门左手边为参观入口通道,把三个展厅视作统一整体,按顺时针方向布展,将展览核心单元放置于同一展厅内,且每个展厅内的展品分布相对均衡。

图片

参观路线设计方案
 

二是展板设计。敖汉先民依山傍水而居,用岫岩玉作为制作最高等级器具的材料,展板以墨绿色为主色调,意在突显几千年红山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和玉出红山的蓬勃生命力。第一展厅没有摆放文物,选择在三面内墙展线采取展板包裹展柜的方式,介绍了敖汉地区、敖汉博物馆以及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的历程。

三是展陈手段。在展线核心部分红山文化展厅增加多媒体视频,使观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展览内容,并制作了留言板用于后期的观众调查。

展览是博物馆人与观众交流的平台,这次引进展的优化创作经历,正是博物馆发挥自身职能,将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用人们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形式传播推广的一次积极实践。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