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切实加强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贯彻落实

字号:T|T
2022-04-21 08:53 来源:国家文物局

4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施行,广东、海南、重庆等地多措并举,积极部署学习《条例》,切实加强《条例》的贯彻落实。

西樵山采石场遗址于2019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海Ⅰ号”水下文物保护区、“南澳Ⅰ号”水下文物保护区于2015年公布为广东省水下文物保护区……广东地处南海之滨,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拥有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资源。20世纪70年代,广东省博物馆开始组织人员对时属广东辖区的西沙群岛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并发表相关调查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接续开展珠江口海域及近海海岛调查工作。进入21世纪,广东开展了较为系统的东西部沿海文物考古调查,初步掌握了广东海岸线及近海水下文物资源情况。

2015年底暴露的“南海Ⅰ号”沉船基本轮廓及各船舱货物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下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岭南文化‘双创’工程的重要内容;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扩编更名为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21年12月开工建设,省财政投入3.5亿元。”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龙家有介绍,广东还成立区域文物考古工作站,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签署《联合开展广东省海洋文化遗产研究合作协议》。在海上丝绸之路、海防史迹文化遗产资源集聚的区域,通过串联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等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景观,已创建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海防史迹文化遗产游径、粤西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游径,让文物活起来,讲好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实现文物旅游融合发展。

修订后的《条例》施行后,广东迅速行动,广东省文物局第一时间组织《条例》专题学习会,找准水下文物保护发力点,部署谋划下一阶段广东水下文物保护工作,并提请省委常委会列入会议议题,在全省掀起学习贯彻《条例》高潮。

“我们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与加强《条例》学习宣传贯彻相结合,多层级、多渠道、多方式加强《条例》精神宣传,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水下文物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龙家有表示。

具体落实上,龙家有介绍,拟制定《关于推动“南海Ⅰ号”打造世界级考古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的实施方案》,加强对海丝、海防、海岛遗存及水下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推动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提高广东省水下文物的考古、研究、保存和展览条件。持续推进“南海Ⅰ号”“南澳Ⅰ号”发掘、保护及后续研究,推出系列研究成果,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举办海丝文化全国巡展;开展西樵山石燕岩水下矿坑遗址考古调查,加大深圳大鹏所城、东莞虎门炮台、惠州平海古城、江门崖门炮台等明清海防遗存的保护与利用。加强相关省份的水下考古合作交流,扩大国际水下考古科研交流。加强水下考古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和引进,优化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支持考古机构与高校合作培养考古专业人才。

“修订后的《条例》公布后,我们立即通知全省各级文物部门要做好《条例》的宣传学习和贯彻落实工作,要明确主体责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要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下文物保护工作,确保水下文物的安全。”海南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制定统一学习方案,计划于今年下半年的全省文博工作培训班中,将《条例》的学习作为培训课程。

“根据《条例》,我们也将切实做好水下文物保护工作。”海南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三沙市旅游文化和交通运输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今年将严格按照《条例》开展2022年度北礁海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同时,督促指导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进一步做好对出水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工作,有序推进华光礁一号沉船遗址出水文物的保护工作,其他出水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也在按计划进行,有关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展览展示活动将成为两馆的工作重点。

“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拟定于5月17日至19日在海南省举办,在议程中将增加对《条例》学习宣传的议题,促进《条例》贯彻实施工作。”海南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补充道。

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涪陵城北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石梁全长约1600米、宽约25米,共165段,18尾石鱼雕刻记录了1200多年来72个枯水年份长江水位资料,历代文人墨客留下3万多字真迹题刻,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和“水下碑林”。多年来重庆深入开展白鹤梁题刻文物保护工作,对我国内河水下文物保护展示利用进行了积极探索。

白鹤梁题刻(部分)

“重庆市政府公布了《重庆市涪陵区白鹤梁题刻文物保护规划》,重庆市文物部门会同规划自然资源局划定公布白鹤梁题刻、忠县中坝遗址、巫山大溪遗址等为重点水下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重庆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座人类可直接到达的水下博物馆,以科技创新促进水下文物保护,与高等院校、科技单位合作,在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开展循环水系统、深水照明系统、航空有机玻璃等最新科技运用。实施玻璃窗更换、灯光改造、题刻文物本体和保护环境监测、交通廊道自动扶梯改造等重点工程,水下博物馆保护展示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2021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开展嘉陵江合川钱塘镇段水下考古调查,发现不同时期陶瓷片、铜钱、铁器等文物标本47件,是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内水联合实施水下考古调查,为内河水下文物保护作了有益尝试。

“《条例》施行后,重庆组织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等单位开展专题学习,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等开展《条例》主题宣传活动,把《条例》落实在工作中。”重庆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时,认真总结评估《重庆市长江白鹤梁题刻保护管理办法》实施效果,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及时对《重庆市长江白鹤梁题刻保护管理办法》作出相应修订完善,2022年市政府重新公布《重庆市长江白鹤梁题刻保护管理办法》,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水下文物白鹤梁题刻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步,重庆市文物局将持续加强《条例》宣传贯彻落实。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开展《条例》系统宣传,提高水下文物保护意识。”重庆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还将以白鹤梁题刻作为水下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在白鹤梁题刻保护范围水域内增设两座专用航标,增加文物监测预警措施,提升白鹤梁题刻保护设施,确保文物安全;依托白鹤梁题刻,加快推进中国水文博物馆建设,加强价值研究与阐释。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