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1
>>
地 层
>>
2
>>
遗 迹
>>
图五
图六
图九
图十
图十一
图十二
图十三
关于L1的两点认识
1
以往发掘
此次发掘的L1与2006年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工地所发现的两条南朝道路极为相似,据资料记载,L1叠压L2之上,L1呈南北向,方向31°,残长6米,宽1米,黄褐色土,土质坚硬紧密,西侧残存砖砌路沟一条(图十四)。
图十四
L2呈南北向,方向31°,残长19.5米,宽7.5米,黄褐色土,土质坚硬紧密,西侧残存土质路沟一条。有学者认为此路是建康都城中从北门延熹门到南门清明门之间的大道的一段。史书中称其为“二宫中大路”,是都城中重要的南北向通道。而此次发掘L1,结构与之类似,时代明确,应为都城中重要的东西向通道。
2
通往何处
《建康实录》记载建康宫由东吴苑城改建,初开五门,南面二门,东、西、北各一门。南朝宋、齐、梁、陈时期,建康都城和宫城发生过多次、大量的建筑活动。其中,据《宋书》卷五《文帝记》记载:“元嘉二十年春正月,于台城东西开万春、千秋二门。”其意为台城东、西两面原各开一门,分称东、西掖门。宋元嘉二十年(443年),东、西各增开一门,东为万春门,西为千秋门。即台城东、西两面到南朝时各有二门,东为万春门、东掖门;西为千秋门、西掖门。据史料记载,台城东、西两面城门使用频率较高。如宋少帝时因东掖门开,入云龙门、刘宋元嘉三十年(453年),逆贼刘劭诛杀其父宋文帝、宋孝武帝大明(457~464年)中,曾引殿内诸水经太极殿由东、西掖门下注台城南面的护城河、东昏侯出宫游玩,经万春门由东宫以东至于郊外等等。有学者认为宋文帝新开的万春、千秋二门,是取代原来的东、西掖门,而非在东、西掖门之外增加了两座门。
结合此次发掘,L1方向大致与宫城中轴线方向垂直,结构保存较好,车辙痕清晰,据解剖情况来看,遗物均不晚于南朝,综合文献记载,其西延方向极有可能为台城东面某城门,不过是否为万春门(梁改东华门),有待考。
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南朝东宫初建,位置在原来的永安宫。《建康实录》卷二十引《舆地记》载:“其地本晋东海王第,后筑为永安宫,穆帝何皇后居之。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始筑为东宫”其位置位于台城东门东华门之外,大概位置约在今长江路以北、珠江路以南、六朝博物馆以东、大悲巷以西区域。东宫城四周建造城垣,城垣开门,同与建康宫。《建康实录》卷二十引《宫苑记》载:“南面正中日承华门,直南出路。东有太傅府……。东面正中日安阳门,东直对东阳门,西对温德门。西面正中日则天门,西直对台城东华门”。即东宫城南、东、西三面各开一门。其中西门则天门正对台城东门东华门。
此次发掘的L1位于东宫之南,距长江路直线距离约400米。L1西延方向如为台城东面某城门,结合东宫西门则天门正对台城东门东华门这一记载,可佐证,即宋文帝在原有东、西掖门之外的确又增加了两座门,而非以万春、千秋二门,取代原来的东、西掖门。此次L1的发掘,为研究六朝建康城中轴线方向、台城布局及筑造工艺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