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场主旨报告,4场主题沙龙,大咖共话博物馆与可持续发展

字号:T|T
2021-12-01 22:05 来源:博物馆中国

为深入研究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和让文物活起来重要指示,11月21日至24日,“博物馆与可持续发展2021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举行。

 
图片

 

本次研讨会由国家文物局和国际博物馆协会指导,国际博协研究与交流中心和浙江自然博物院联合主办,上海大学、中国博物馆协会、安吉县人民政府、浙江省博物馆学会支持,国际博协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根据国际博协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建议以及国际博物馆日(IMD)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4、11、17项结合,确定会议主题为“博物馆的重塑与可持续发展”,设置“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性”“博物馆与城市、社区”“博物馆跨界合作”“博物馆教育发展前沿”4项分议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线下设有主旨报告和主题沙龙,同声传译。会议全程通过新华网客户端同步直播。来自长三角地区和部分其他省市的博物馆界从业者、高校学者及社会代表共150余位嘉宾参加本次研讨会。

 

图片

研讨会现场

 

议题一: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性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一个议题,也成为各国政治家、各行业从业者和规划者所反复使用的概念。文化遗产和博物馆领域也不例外,其中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切入点。博物馆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博物馆事业本身是可持续的。

 

主旨报告一: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博物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国际趋势和中国方向》

 

图片

刘曙光

 

刘曙光简要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进入到文化遗产领域的历史。国际博协多年来一直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从2015年以来,“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确定,都是围绕着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来展开。

他指出,博物馆融入社会可持续发展历程是不可逆转的。中国一直是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践行者,中国的博物馆要把握好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博物馆的“恢复与重塑”这一总体思路。同时从行动体和中枢体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要在实践中建设节约型、适用型和绿色高效的博物馆,要培育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责任感;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趋势中,中国的博物馆需要更加自觉和重视。

当前中国博物馆领域的关键词是“改革发展”,这包括加大博物馆资源开放力度,深化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探索国有博物馆资产所有权、藏品归属权、开放运营权的分置改革。

 

主旨报告二: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文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教授菲奥娜·卡梅伦《从博物馆角度重新审视可持续性与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

 

图片

菲奥娜·卡梅伦

 

菲奥娜·卡梅伦认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巴黎气候变化协议充满良好愿景,但可持续发展被牢牢锁在西方经济新自由资本主义框架中。博物馆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应纳入原住民文化中更尊重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

 

主旨报告三: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浙江自然博物院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图片

严洪明

 

严洪明认为,作为自然类博物馆,是公众涵养文化、生态道德观的重要场所,要担当自然文化遗产守护者的重任。他分享了浙江自然博物院在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安吉新馆的建设就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整个建筑依山而建,减少了挖土方量,地形原貌和植被留存,做到了节地、节材、节水、节能。在博物馆运营中,采用新技术减少能耗,垃圾生态化处理,同样贯彻了可持续理念。严洪明分享了浙江自然博物院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举措。包括成立了“浙江生态研究院”,深入研究和践行“两山”理念,研发节能环保项目50余个;举办了“两山”特展及江山市等5个市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筹划“碳达峰碳中和——浙江担当和行动”特展等,服务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展现最新生态成果和建设经验,引领文明行为准则,激发全民绿色行动。

 

主题沙龙一: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性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胡江将近期的热点概念“元宇宙”引入博物馆行业,认为可以打造未来博物馆元宇宙,博物馆的发展不能排斥时代的步伐和科技的发展。

河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罗向军谈到,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要重视对近现代文物、生活方式及文明成果的持续性收藏,成为文明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图片

罗向军

 

德国KLV工作室概念设计主任克里斯托弗·加特谈到变革的重要性,博物馆的最大潜力在于改变公众意识的能力。博物馆可以通过展览、教育、拓展性项目等促成思维转变。

图片

刘曙光、安来顺、吴志跃、胡江(从左至右),大屏幕为克里斯托弗·加特

 

福建博物院书记、院长吴志跃结合福建博物院的建设经验,分享了在疫情影响下博物馆如何做好可持续发展。如打破线上线下的边界。运用数字技术,主动跨界,征集社会变迁物证等。

国际博协可持续发展工作组委员米切拉·罗塔认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指标大多都是大致方针,所以必须要有详细说明指南和文件,为不同类型文化机构和博物馆指明思路。

 

图片

米切拉·罗塔

 

议题二:博物馆与城市、社区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1项提出,要建设包容、安全、有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及人类住区。博物馆总是坐落于城市和社区中,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博物馆又该如何切入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又能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主旨报告四:国际博协可持续发展工作组代表路易斯·A·C·索萨《国际博协可持续发展工作进程》

 

图片

赵丰、吴晓力、徐云松、俞小平(从左至右),大屏幕为路易斯·A·C·索萨

 

路易斯·A·C·索萨介绍了可持续发展工作小组的工作,其使命是帮助国际博物馆协会考虑如何支持其成员为坚守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建设性贡献。工作组的目标是与其他机构建立联系,寻求合作。他以巴西采矿冲突及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为例,介绍了工作组是如何介入城市灾后重建工作及文物抢修工作。此外,他认为,我们应该通过尊重多样性来开展文化遗产价值化教育,可以就监管、财政以及及时的灾难响应等问题开展合作。

 

主题沙龙二:博物馆与城市、社区

浙江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吴晓力认为博物馆依托于城市又赋能城市。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协同发展等手段,让杭州文博资源升级,继续拥有博物馆之城的内涵。

 

图片

贝尔纳达·德尔加多

 

秘鲁图克梅生态博物馆馆长贝尔纳达·德尔加多介绍了图克梅生态博物馆30余年来的发展及探索。她强调,网络技术和社交网络是非常重要的工具,通过网络,他们可以开展线上活动,以对话、会议等形式传播他们的活动。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校级领导、教授徐云松从文化与旅游的角度出发,认为文化资源有价值还不够,还要充分释放出来。可以通过馆校合作、馆村合作、结合文创等手段让博物馆释放魅力和活力。

安吉余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讲述了余村的历史变迁。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山采矿、破坏环境,到坚定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指引,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图片

亚西·弗罗纳

 

巴西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教授亚西·弗罗纳主要谈论了民族学博物馆应如何践行国际博物馆协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原住民的传统知识和储藏室里的民族学遗产,可以提供面对社会环境危机所需的传统知识。

 

议题三:博物馆跨界合作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7项提出,要加强执行手段、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一向离不开合作伙伴的携手共赢,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博物馆又该如何与合作伙伴做到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主旨报告五: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员亨利·詹姆斯·埃文斯《校外科学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识别独特的潜力》

 

图片

亨利·詹姆斯·埃文斯

 

亨利·詹姆斯·埃文斯的主旨报告关注点是博物馆在可持续发展概念方面的独特潜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专门围绕可持续发展概念而建造。由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模糊又复杂,所以博物馆的教育工作经常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面前面临挑战。我们应该采取更有益于博物馆教育使命的方式,使这个概念变得更可操作化、更细分化。现在要做的是跨科学、政策和实践创建一个参考模型。最后,他呼吁一种新的教学法,即绿色教学法,这是基于问题来学习的方法。

 

主题沙龙三:博物馆跨界合作

We Are Museums创始人黛安娜·德鲁贝介绍了其参与的一些项目推动博物馆变革。他们致力于搭建能够促进博物馆变革的“生态系统”,每个项目都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从“生态系统”中汲取新的资源,同时又为后者注入新的资源。

 

图片

蔡琴、潘守永、谢晓婷、迪尔曼·图蒙(从左至右)

 

苏州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谢晓婷在发言中介绍了苏博推出的“融计划”,即融合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不同需求的社会群体。通过志愿者、理事会、媒体、“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科技”六个方面更多地满足观众需求。

荷兰Ki文化网络创始人凯特琳·索斯威克认为文化领域正发生着许多令人惊叹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去寻找其他可能不同的资源,以找到适用于文化专业领域的解决方案。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分享了她总结的博物馆四大变化,分别是展览内容发生变化、工作主体发生变化、数字资源成为展览主体以及博物馆责任变化。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博物馆要积极让观众吸取有营养的内容,去面向未来或面对当下的困境而有所思考。

 

图片

蔡琴、谢晓婷、迪尔曼·图蒙(从左 至右),大屏幕为黛安娜·德鲁贝(左)、 凯特琳·索斯威克(右)

 

上海玻璃博物馆副总裁、设计总监迪尔曼·图蒙介绍了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以及他对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思考。通过与艺术家合作,开发一系列概念性展览,建设新的设计馆等手段,实现了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快速发展。

 

主旨报告六: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跨界融合的自然博物馆》

 

图片

王小明

 

王小明首先谈到了博物馆发展中的变与不变。他认为变化的是博物馆功能的扩展,运行与协作的方式等,不变是的博物馆的使命、愿景、宗旨以及它的基本功能。在变与不变之中,新的机遇就在跨界融合之中,融合后会有四个“重”,即历史可以重现、藏品可以重生、教育可以重构、研究可以重塑。随后他提出两个思考,一是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然教育,二是自然教育大热的原因。在王小明看来,真正的自然教育应该是发源而不止于博物馆,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城市化带来的自然科普新时代,从想象到科学、观察到整体生态观的建构促进了自然教育的大热。最后,他谈到在数字技术下博物馆面临挑战时,要做到三问:兴趣之问、融合之问、评估之问,要积极运用新兴技术,同时要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共享中保持个性。

 

议题四:博物馆教育发展前沿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4项提出,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教育同样也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那么,博物馆在提供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方面具备哪些优势,又有哪些具体可行的实践探索,值得博物馆教育从业者深思。

 

主旨报告七: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自然博物馆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

 

图片

孟庆金

 

孟庆金分享了他的三个观点。首先是后疫情时代,博物馆线上活动成为新常态。但这也使博物馆的教育管理系统变得更加复杂,教育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疫情使博物馆的管理方式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多新的变化,在控制人流量、提供安全活动场地方面都需要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创新管理系统。同时疫情也使教育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受到挑战。其次是自然类博物馆学习与认知过程具有独特性质。这包括观众以青少年居多,教学方式以情景教学为主。除了展陈资源外,自然类博物馆如何利用馆藏资源开展教学活动,需要博物馆更新管理理念、制度创新。最后,自然类博物馆更应该关注情感、态度和自然观教育。

 

主旨报告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儿童博物馆教育》

 

图片

张旎

 

张旎认为儿童博物馆作为博物馆大家族中比较小的群体,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三四百家。其发展历经了收藏、科学技术展览的突破、关注人文艺术和关注21世纪人才培养几个阶段。她以儿童博物馆协会、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和场馆可持续发展计划等为例,分享了儿童博物馆如何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如通过绘本传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吸引儿童和家庭参与环境保护项目,场馆建设上坚持节能环保等。

最后张旎谈到儿童博物馆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她认为,优质的学前教育特点包括尊重个体差异、设计适龄游戏、尊重文化差异、跟随儿童兴趣。而博物馆可以为优质学前教育提供游戏学习场所,设计适龄游戏活动,提供游戏学习资源,开展家庭指导等。

 

主旨报告九: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导张朝枝《作为吸引物的博物馆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

 

图片

张朝枝

 

张朝枝从旅游角度出发,回顾了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的兴起过程。他指出,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其地位、作用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博物馆增加城市的旅游吸引力。随着旅游产品的日益丰富,博物馆虽然不再是一座城市最主要的核心吸引物,但依然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博物馆形态、功能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城市把博物馆作为城市形象建设、城市功能多元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文旅融合的提出,博物馆可以通过“博物馆+媒体”“博物馆+研学”“博物馆+夜游”“博物馆+文创”“博物馆+联盟”等方面创意利用与旅游地发展的互动关系。

 

主题沙龙四:博物馆教育发展前沿

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勇认为博物馆是承载世界发展历史的重要载体,各国要加强资源共享,加强文化领域交流既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图片

萨米尔·洪瓦德

 

美国布法罗大学教授萨米尔·洪瓦德分享了关于如何设计学习环境以推动有效参与和积极性的想法。她通过多学科团队来构建博物馆学习的四种方式,即社区学习、协作学习、参与学习和基于设计的学习。

浙江自然博物院专职副书记兰国英在博物馆教育中倡导?PBL(项目式和问题式学习的简称),以问题和兴趣为导向,使学习者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并在探究合作中培养思辨、创新与协作等综合能力。尤为重要的是,PBL能让学习者与博物馆建立深度连接,培养学习者在博物馆终身学习的习惯,使博物馆教育资源“活化”和利用最大化。

 

图片

魏峻、沈安琪、张勇、兰国英(从左至右),大屏幕为 伯格斯温·索尔森

 

挪威奥斯陆大学研究员伯格斯温·索尔森用冰岛和挪威博物馆界的两个例子来阐释在公共资金和公共政策的引导下,博物馆更加积极地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代表沈安琪介绍了环球自然日,这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PBL教育项目。而之所以选择与博物馆合作,在她看来是因为博物馆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展教团队,是一个开放式学习平台。

 

主旨报告十:国际博协副主席、上海大学教授安来顺《可持续性理念下博物馆的作为》

 

图片

安来顺

 

安来顺对10个主旨报告和4个专题沙龙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同时他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博物馆及其相关领域持续关注的议题,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那么,博物馆应当从哪里以及如何融入可持续发展?在他看来,博物馆扮演了四个角色。一是联系者,博物馆需要将自然科学问题和社会关切联系起来。二是教育者,博物馆要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性机构。三是培育者,对于青少年,博物馆可以起到可持续环境意识的培育作用。四是表率作用,博物馆本身也应当成为环境保护的最佳范例。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