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交叉揭示泛欧亚语系起源地和分化时间
定量考古学方法分析粟黍农业的传播路径
研究人员对东北亚地区所有已经发表的考古学数据进行重新整合,建立了东北亚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期255个考古遗址包含172个考古学特征的定量化数据集以及157个植物遗存碳十四直接测年的数据。同样基于贝叶斯分析,发现与东亚其他地区相比较,辽河地区新石器时期不同文化能够很好的聚类,说明这一地区文化序列一脉相承。
图2. a 东北亚255个新石器(红色)和青铜时代(绿色)遗址的地理分布。b 应用贝叶斯法对本研究的考古学定量数据库进行文化聚类以及粟黍、稻作农业的时空扩散模式
分析显示以辽河为中心产生了与粟黍传播路径有关的两个分支:一支指向韩国的篦纹陶器文化(Chulmun culture),另外一支覆盖了包括黑龙江流域、远东以及辽东在内的广泛区域,进一步确认了此前植物考古学的发现。
不仅如此,分析也发现了韩国的无纹陶器文化(Mumun culture)以及日本弥生文化(Yayoi culture)与辽河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在考古学定量化分析中的相似性,反映了距今4000年以来,辽东-山东地区的农业(agricultural package)是如何以稻米和小麦为补充的。这些作物在青铜时代早期(公元前 3300-2800 年)传到朝鲜半岛,并在距今3000年左右传到日本。
古DNA研究揭示中国北方农业人群迁徙与扩散模式
研究首次报道了19例来自于韩国,日本九州以及琉球群岛的古DNA数据,并与东亚地区迄今已发表的所有古人类基因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发现所有泛欧亚语系区域内的代表性的古人类基因组数据都包含东北亚的四个代表性的遗传成分,如黑龙江流域、西辽河、黄河以及日本的绳文文化人群,黑龙江流域遗传成分代表了除绳文人之外的所有人群根部祖先成分来源。
图3. a 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本研究中代表性的古代以及现代人群进行遗传聚类。b 考古学、语言学以及古DNA研究交叉研究的结果
通过对朝鲜半岛古人类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朝鲜半岛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群在遗传上含有绝对比例的来自中国北方农业人群的遗传成分,并且至少在距今6000年前,朝鲜半岛居民就与日本土著的绳文人发生过不同比例的基因交流,又在随后的历史过程中,绳文人的祖先成分在朝鲜半岛上被中国北方农业人群所替代。
通过分析日本九州的弥生时代农业人群的基因组,表明日本群岛绳文文化向弥生文化的转变过程中不仅包含文化和农业技术的变革,同时也受到最终来自于中国北方农业人群的遗传输出。早前一直认为现代人经由台湾岛抵达琉球群岛南部,通过对宫古岛Nagabaka遗址人群以及台湾岛古代及现代人群进行基因组研究表明,琉球群岛南部古代居民可能起源于宫古北部的绳文文化。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