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科技支撑 推动活化利用 以科技为支撑推动西藏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字号:T|T
2021-11-04 15:43 来源:西藏自治区文物局

西藏自治区文物资源丰富、底蕴深厚、风格独特,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承载着民族悠久历史的记忆,是博大精深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西藏特有的文物资源蕴含着历史上汉藏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精神源泉,西藏文物保护工作更要牢固树立“文物保护也是政绩”的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深入西藏文物保护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今后深化科技保护打下基础。

西藏文物科技保护经历的三个阶段

2013年以前,西藏自治区所有文物保护单位只有一个文物保护科技实验室和一个文物修复室,无超过10万元以上的文物保护科研仪器设备。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库房条件落后,以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等为代表的重点文物单位保管的文物,缺乏文物保管设施设备,文物无法按材质细分保管,对文物损坏程度缺乏研究和掌握。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从2014年起开始探索文物科技保护新途径,引入新思路新方法保护文物。回顾西藏文物科技保护进程,虽有不足之处,但取得宝贵经验,为今后西藏文物科技保护向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为进一步活化文物资源,发挥文物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开启先河。总体来说,西藏文物科技保护工作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至2015年),科技保护工作从无到有,初步尝鲜。2013年在“十二五”初期,面对西藏自治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国家文物局决定结合西藏地区文物保护设备设施与内地相比存在相对基础设施薄弱和文物保护意识弱化的现象,在西藏地区以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为切入点,将科技引入文物保护,开展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组织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等单位赴藏调研,联合西藏博物馆成立了西藏文物保护科技联合工作站实验室,迈开了西藏文物科技保护的第一步。

第一批项目以内地文物科技保护项目经验为基础,初步落地一批尝试和发现西藏区情的科技保护项目,其中2015年项目主要以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西藏博物馆等条件相对成熟的单位开展如定制可移动文物保存囊匣、存储柜架,环境监测等。对于第一阶段的项目,其主要目的为初步培养西藏文物科技保护人才,针对西藏特有的以寺庙为主的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解决如何落地实施,如何能够适应西藏气候条件和人文环境,增强文物保护单位人员的文物科技保护意识。

第二阶段(2016年至2018年),项目实施发现问题,深化科技保护理念。2016年西藏博物馆启动新馆扩建工程,此前成立的西藏文物保护科技联合工作站实验室无法深入开展科技保护研究工作,取而代之的是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展的以文物修复项目为主,以项目培养技术人员的方式开展工作。在这个阶段,此前以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等条件较好单位的科技保护工作向基层、向纵深发展。2016年在2015年实施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巨幅唐卡文物库房、环境照明、灭菌消杀设备、展陈密闭微环境、文物标准库房、温湿度环境调控等内容。

西藏文物科技保护项目逐渐向地市博物馆、寺庙珍贵可移动文物保护展开,实施了哲蚌寺、贡嘎顿比曲科寺、昌都博物馆等珍贵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其中以文物标准库房、寺庙殿堂文物分控措施、寺庙文物集中标准库房体系建设和应用等科技项目的实施,逐步改变了寺庙僧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提高了保护文物的意识,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项目工作得到进一步支持。个别寺庙如萨迦寺、扎什伦布寺等可移动文物较多的寺庙逐渐自筹资金建设文物展览室,将文物在一定范围内展出,文物保护工作在寺庙类文物管理中的作用逐渐显现。

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西藏调研,考察布达拉宫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时提出,要加强布达拉宫古籍文献的保护利用工作,特别是贝叶经的保护。此后,西藏的文物保护工作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布达拉宫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标志着西藏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阶段(2019年至今),从横向部门联合,走向区外联合。自布达拉宫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来,至今已召开4次成员会议,推进全区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了行业直接的协作和支持。在这个阶段,开展了贝叶经保护修复试研究,深入开展了文物库房环境风控措施、展存一体环境风控措施、展陈一体文物保存体系、寺庙可移动文物示范性展览馆等内容,充分说明了循序渐进的文物科技保护方向和措施可以适应本土化,一步步走实,实施了同卡寺、查杰玛大殿、色拉寺等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

布达拉宫经书修复中心无接触式扫描设备培训现场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供图

布达拉宫管理处联合高校及科研单位成功申报科技部2020年“文物保护领域重大自然灾害预警与监测”项目,承担3.5古建筑防盗、防破坏成套装备研制及应用示范的子任务,成为3.4文物建筑火灾蔓延机理与评估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单位。说明区内文物单位正逐步加大与内地的沟通,跟上内地的文物科技保护的发展。

各方高度重视西藏文物科技保护工作,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引入,文物科技保护项目一方面呈现出资金规模大、技术复杂程度高、人员要求强等特点,另一方面,文物相关修复技术、信息技术、项目管理人才缺乏、项目不规范、项目绩效评价机制落后等现象逐渐显现。随着国家“放管服”工作的深入推进,项目前期申报、中期监管、后期评价等工作逐步由自治区文物局负责,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由自治区文物局进行分配,对文物科技保护项目的规范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自治区文物局出台了《文物保护项目工程管理办法》,对文物保护项目进一步规范。

近十年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中,科技作用凸显。

2010年国家文物局启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监测管理和动态预警以来,在我国的各世界文化遗产地纷纷开展监测工作,采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能力,将结构监测、无线传感、虚拟三维、网络技术等科技手段引入文物保护工作。布达拉宫开展了壁画数字化、建筑结构监测、建筑精准测绘、雷电监测预警、布达拉宫监测预警体系、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网络票务系统、木构建蛀虫防腐研究、安防智能化等工作,罗布林卡管理处开展了世界遗产地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筑群结构监测、文物信息留取和价值阐释等工作,大昭寺完成了壁画数字化高清拍摄,留存了高清壁画数据等工作,科技保护进入西藏不仅逐步实现了从原有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已经积累的数据资源为下一步开展西藏文物资源进机关、进部队、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厂、进寺庙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践行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打下一定基础,科技在西藏文物保护中的优势已经初步凸显。 

二是在可移动文物保护领域,由科技保护引发管理变革的趋势正在逐步形成。

从2014年开始,针对西藏特点、西藏特殊区情采取示范先行,重点突破的方式对可移动文物存量丰富的寺庙和博物馆开展了各类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为下一步开展珍贵文物保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一方面是在地市级博物馆配备标准文物库房、专用柜架和囊匣,以及文物微环境调控和监测设备,为文物提供适宜的保存环境,延长了文物寿命。另一方面为博物馆逐步规范文物管理机制、制度等方面提供支撑。寺庙类馆藏珍贵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的实施,对寺庙类文物的规范管理和保存环境的提升探索了经验,特别是僧人在文物保护观念、理念上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排斥到接受项目实施,到结合自身管理珍贵可移动文物实际情况,主动申请科技保护项目,保管好文物的意识越来越强。文物保护工作不仅仅是文物系统自身的工作,更需要各行业共同提高认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由科技保护引发的管理思维、管理模式和机制正在形成。

三是西藏文物科技保护领域的各类人才队伍正在加强。

西藏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是近些年才开展起来的,文物科技保护从尝试摸索到逐渐推广的过程中,人才队伍正在加强。在已经实施了科技保护项目的博物馆、寺庙,对科技保护工作的认识由模糊到逐步清晰,各单位也在积极争取新生的文物科技保护人才,充实研究力量。

西藏文物科技保护的发展与创新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藏族人民血汗和智慧结晶的西藏历史文物,以其浓郁的地域和民族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是弥足珍贵的不可再生文化遗产资源。西藏文物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历史见证,应将其放在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局中考虑,将这些文物保管好、研究好、利用好,通过科技手段保护好是西藏文物工作中的重点,做好西藏的文物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西藏文物科技保护是长久坚持的系统工程。“十四五”期间,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将基于现有技术成果,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藏联合工作站”作用,在文物维修保护、考古发掘、安全防护、监测预警等方面,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落实国家关于安全防范、考古发掘、博物馆装备配备的标准,促进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全力推进布达拉宫贝叶经等古籍文献保护研究,推动西藏文物科技保护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有示范性、代表性的文物科技保护项目;积极参与“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开展文物博物馆单位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推动文物展示利用方式的融合创新,进一步提高西藏文物科技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利用的任务更加艰巨,文物工作责任更加重大。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将坚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抓住机遇,奋发有为,深化新科技进入文物保护领域,以科技为支撑,逐步实现文物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