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 |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 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命运共同体

字号:T|T
2021-11-01 15:42 来源:国家文物局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比邻而居。自古以来,两国经贸交流活跃、文化合作深入,在促进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同时,对亚欧政治文化交流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13年中国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2015年将其命名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有利于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加强,两国关系再度迎来新的发展。

(一)历史上的哈萨克斯坦与中国

历史上哈萨克汗国的建立、发展与中国西域有密切的关系,今天哈萨克民族中的乌孙、康里、阿兰等部落名称即沿袭于汉代游牧民族在中亚与中国西北部的乌孙、康居、奄蔡等名称。

今天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土地是15世纪从金帐汗国分离出来的。16世纪初哈萨克部族基本形成。哈斯木汗统治时期,哈萨克汗国政治稳定,国势强盛。哈斯木汗去世之后,汗国陷入割据的局面,形成了大、中、小玉兹(清文献称右、左、西三部)的格局。17世纪中亚新兴起一个强大的游牧政权—漠西蒙古建立的准噶尔汗国。1757年,清朝消灭了准噶尔汗国,同年7月,大玉兹、中玉兹成为清帝国的藩属。1766年,部分进入新疆沿边的哈萨克人要求收编内附,清政府采取了来者不拒、妥善安置的政策。1776年,清采取了限制接收哈萨克入界内附的政策。1822年,沙俄政府宣布废除哈萨克原有的可汗统治制度,在当地建立总督治理下的行政区,由沙俄政府委派官员统治。1864年,俄国强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清帝国土地,原在清西北边疆界内游牧的部分中属哈萨克人被划归俄属。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华民国继承了清朝的疆域版图,相应继承了与哈萨克斯坦的地缘与政治关系。1922年苏联的建立,为中亚各民族国家按照不同民族分布和他们的愿望重新划定彼此的分界创造了条件。哈萨克斯坦仍以“吉尔吉斯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存在。1925年4月更名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仍属俄罗斯联邦),1936年改建为哈萨克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

(二)中哈建交 两国交流进入新阶段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在1992年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发展良好,各领域合作发展迅速。21世纪以来,中哈两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1年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带一路”是哈萨克斯坦加强与中国关系的最好契机,两国在文化、经贸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随着孔子学院在哈的建立,哈萨克斯坦也逐渐兴起“汉语热”,汉语学习、汉语教学、汉语人才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两国的文化交流也在健康发展,比如中国每年在哈萨克斯坦举行“欢乐春节”活动,两国在电影、音乐等艺术领域来往密切。

贸易方面,自1992年建交,中哈双边经贸额就保持总体上升趋势。到2000年,中国成为哈萨克斯坦主要贸易伙伴国之一。双边贸易发展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快车道”。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之后,丝绸之路研究开始迅速蓬勃发展;而哈萨克斯坦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拉哈特古城遗址联合考古

2017年5至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拉哈特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与试掘。拉哈特遗址,位于阿拉木图州塔尔加尔区拉哈特镇拉哈特村,伊塞克博物馆保护区区域内,是丝绸之路北线上的一处重要遗址点。

在伊塞克区域内,主要调查了以拉哈特遗址为主的早期铁器时代遗址4处,面积合计约51万平方米。初步认为,拉哈特遗址沿用了多个时代,晚期可至蒙元时代(13世纪左右),早期可达到早期铁器时代(公元前7世纪至前3世纪);发掘获取的遗物年代有公元前5世纪至前3世纪的,有公元9世纪至10世纪的,表明曾经有过多个人群先后在拉哈特遗址区域停留过。

2017拉哈特采集陶钵

2018年拉哈特遗址发掘探方

这些遗存为进一步了解该区域考古学文化的面貌和历史变迁提供信息,为拉哈特遗址的深入、全面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考古资料,对今后在哈萨克斯坦等区域继续顺利开展、深入探讨古代哈萨克游牧文化及加深对现代哈萨克民族的认识等均有借鉴意义。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